许多人都熟悉“救生物品”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但在拥挤的地区很难找到痕迹。10月9日下午,政协委员及其一行来到首都机场调查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确认首都机场安装69台aed设备。
市卫生委员会相关官员表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将按照标准部署在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和全市390多个地铁站,以及公园、景区、商场等公共场所,并将发布相关标准。
到达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在候机厅4楼的前台,工作人员拿出aed,熟练地打开箱盖,向成员们演示操作步骤。当到达该国二楼的出口C时,安装在墙上的aed非常引人注目。柜门未上锁,方便公众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之后,委员会成员来到机场候机楼区医疗急救部第5站,了解机场急救设施。
首都机场医院院长刘赵琪表示,为了首先有效救助患病乘客,首都机场将于2016年开始在t1航站楼安装aed,要求机场急救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致力于现场工作人员和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和传播。
截至目前,首都机场三个航站楼共有69台aed设备和8台备用设备,分布在登机区、等候区、进近通道、行李大厅等拥挤区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设立了五个急救室和两个急救站,在航站楼北侧设立了一个急救中心,设有一个急救物资库和一个备用治疗区。此外,大兴国际机场还安装了40台aed设备。
针对委员会成员提出的在公共场所大规模提供aed的建议,市卫生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向委员会成员介绍北京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建议的进展时表示,机场、火车站、地铁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公园、大型商场、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场所人口密集,突发事件发生率较高,最需要应急设备。
市卫生委员会建议在3年内按照标准在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390个地铁站以及公园、景区、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部署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发布相关标准。
委员建议在首都机场的机场建设标准中加入机场设备配置,作为参考。根据标准安装aed应作为公共场所的施工标准。同时,AED标志应该更加清晰地树立起来,在中国文化中应该是可见的,特别是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地区。
此外,委员们还建议,该市的aed配置点应联网,以便随时监测aed的使用情况,并及时与120指挥调度中心形成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救援服务。